巩汉林为什么不上春晚了?春晚有哪些不再出现的老面孔让你怀念?
发布时间:2024-04-28 20:39:15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1983年央视在除夕之夜播出的春晚,三十年来在每个除夕准时为我们奉上一道文化年夜饭,春晚已经不再是一场晚会,而是除夕之夜的一种期盼,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有些演员将他们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舞台,所以很多曾经春晚的常客已经不再光临春晚。那么最近几年她不上春晚的原因是什么呢?春晚还有哪些让我们念念不忘的老面孔呢?
![]() 巩汉林为什么不上春晚了?
为什么最近几年不上央视春晚了?巩汉林说我们这个年纪不经折腾了,参加央视春晚是精力、体力的大消耗,一般来讲最起码要花费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很敬佩蔡明、冯巩他们,坚持上春晚很难得。至于我自己,只要能让作品完整地呈现出来,采取另外的方式也可以,不一定非要登上哪个舞台。即使你站在奥运会的起跑线上,也不见得你的成绩就是世界冠军,这点要清楚。有的世界纪录并不是在奥运会上创造的,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展示才华。 我们这样的老脸,不需要混脸熟,需要的是好作品。
![]() 巩汉林说我一直没说退下来,也没一直在上面,当然也没到退休的年龄,能做的事情还是得做。我去年拍了大大小小好几部戏,有电影也有电视剧,今年也会有,更多精力会放在影视作品上。当然,我还是热爱喜剧小品。 巩汉林老师不上春晚的原因不外乎承受不了春晚的压力,一是排练压力,二是作品压力。排脸上由于年龄越来越大,春晚持续几个月的排练身体吃不消。而且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每年去春晚露脸没有意义。 春晚有哪些不再出现的老面孔让你怀念? 春晚曾经作为全国最顶级的文化盛宴,一度是造星神器,也是标准最高的文化盛会。近些年随着大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和春晚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很多老面孔承受不了各种压力纷纷选择退出春晚。那么哪些不再出现的老面孔让你怀念呢?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 陈佩斯、朱时茂
很多人都记得1984年的那届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轰动全场。这个差点被“拿下”的节目,出人意料的让小品——这种原本只属于艺术院校的“练习”——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金牌搭档成为了春晚的常客。此后十年,他们的《卖羊肉串》、《警察与小偷》……都让人们忍俊不禁。
黄宏 1990年的元旦晚会上,黄宏与宋丹丹首次合作,便凭借着小品《超生游击队》走红。1991年,二人在春晚舞台上推出小品《手拉手》,一管假冒伪劣的胶水将剧中原本毫不相干的他们粘在了一起。1992年的春晚上,黄宏又创作了小品《秧歌情》,与宋丹丹扮演起一对头发花白却仍充满活力的老两口。《秧歌情》和同年元旦晚会上的小品《婚礼》,让二人的合作达到了巅峰。自此,黄宏和宋丹丹成了观众心目中最密不可分的一对黄金搭档,他们走到哪儿,观众的掌声就响到哪儿。可就在这个时候,宋丹丹却突然提出要告别小品:“我不能再演小品了,现在我演话剧,一上台,观众就笑。再这样下去,所有的正剧我都没法演了。 马季 马季,原名马树槐,著名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他是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马季被导演黄一鹤选中,成为晚会的主创人员,最后还担任了晚会的主持人和主要演员。 ![]() 郭达 郭达,男,1955年6月9日出生在西安 。小品演员,著名笑星,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津贴)以幽默诙谐的表演,质朴忠厚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他那别具一格的陕西风味小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过200多个小品:从1987年《产房门前》到大大前年年春晚的《梦幻家园》,郭达诙谐的表演和一口陕西话一直出现在荧屏与舞台上。20多年来,郭达演了200多个小品,上了18次春晚,还与赵本山、黄宏一起,被誉为中国小品的“三套车”。看春晚郭达的小品,已经成了全国观众除夕夜坐在电视机前的一种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