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没有野生大熊猫,野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发布时间:2024-04-25 13:35:01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我们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珍贵物种。在我国大熊猫受欢迎的程度绝对不亚于明星,而且不仅是国内,就算是在国外,大熊猫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按理说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并非只有中国合适,那么为什么国外就没有野生大熊猫呢?
 
  为什么国外没有野生大熊猫
 
  说到大熊猫,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四川卧龙,而大熊猫的模式标本产地———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却鲜为人知。科学家们将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新的生物种所依据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而发现新物种的地点,就叫做模式标本产地。蜂桶寨目前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仅有中国才有的珍贵物种。
 
  目前为止,只有中国还有野生大熊猫的存在,国外是没有野生大熊猫的,就连非野生大熊猫也是由中国相赠的。其实原本国外是有野生大熊猫的,只是后来都消失了,而之所以都消失了是因为由于气候的变化再加上那个地理等因素的改变,地理原因造成了生殖隔离,导致产生不同的物种,可能国外有和熊猫基因相近的动物.但已经不能算同一物种了.也可能中国的环境更适合熊猫生长,总之是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野生大熊猫都灭绝了。
 

 
 
  其中中国在早前大熊猫也面临着即将灭绝的边缘。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截至2013年底,共有1387只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占全国总数的74.4%;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超过202万公顷,占全国总量78%以上,我省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仍保持全国第一。
 
  对比12年前完成的“三调”,四川野生大熊猫数量增加181只,是野生大熊猫分布的三省(四川、陕西、甘肃)中增量最多的省份。不过,随着陕西、甘肃两省在野生大熊猫保护力度上的强化和野生种群的增加,我省野生大熊猫种群总量在全国占比比“三调”下降了1.12%。
 

 
  同样变化的还有栖息地面积,“三调”结果显示,四川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77万多公顷,占全国总量的76.98%。而截至2013年10月,已经超过202万公顷,在全国占比也突破了78%。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我省持续推动大熊猫保护区建立、建设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的结果。
 
  目前我国共圈养大熊猫375只,位于四川境内的圈养大熊猫有321只,占总量的85.6%。
 

 
 
  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野生大熊猫1864只,比2003年增长268只,增长了16.8%,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共49个县(市、区),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到258万公顷。截至2014年,我国已经建成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个,受保护大熊猫1246只,占野生大熊猫数量的66.8%。保护区内共有栖息地139万公顷,占全国总量的53.8%。此外,还有42只大熊猫及其幼仔旅居在12个国家的17个动物园,用于开展相关合作研究。
 
  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仍有46.2%的大熊猫栖息地、33.2%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处于自然保护区体系外。全国共有大熊猫局域种群共33个,其中有24个小种群(占总量12%)的大熊猫面临较高的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趋势仍是影响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的关键。
 
  全国大熊猫调查约每十年进行一次,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第四次调查于2011年10月正式启动,2013年底结束。
 

 
 
  平均每年新增20多只 大熊猫其实很“强壮”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10年间,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面积实现双增长,分别增长16.8%和11.8%。且大熊猫栖息地中适宜环境的比重也较高。
 
  10年新增野生大熊猫268只,平均每年增加20多只——这与人们关于大熊猫濒临灭绝、岌岌可危的常规印象,迥然不同。人们眼中的濒危物种大熊猫,何以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对大熊猫保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说。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政策研究中心高级总监范志勇长期关注大熊猫生存状况。在他看来,近年来,大熊猫受到的关注度和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已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较第三次调查(1999年至2003年)时增加27处,面积增加118万公顷。
 
  科学家指出,只要没有人为干预,野生大熊猫种群有着一定的繁衍壮大能力,大熊猫并非属于走向衰亡的物种。“经过多年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大熊猫其实很‘强壮’,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绝非走到进化尽头的物种。”直接参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告诉记者,从大熊猫形态演化、行为及繁殖能力等方面看,大熊猫依然属于增长中的种群,是具有演化潜力的物种。